阿里山茶農 自創品牌拚轉型
工商時報【曾麗芳╱嘉義報導】
隨著陸客來台旅遊人數大幅縮水,以及年金改革上路後,台灣觀光產業無論人氣或買氣紛紛下滑!以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為例,受到陸客入園人數減少衝擊,大阿里山茶區的銷量估計約減少4成,茶農叫苦連天。部分茶農自力救濟、攜手成立茶業生產合作社,同時自創品牌,試圖走出一條活路。
根據調查,整個嘉義縣茶產業種植面積達1,826公頃(以上只計算合法農地),主要產區分布在阿里山鄉、梅山鄉、番路鄉、竹崎鄉,年產量約190.3萬公斤,產量居全台第2大,市占率達14.61%,年產值超過50億元。
其中,阿里山茶的品質享譽國際,過去在陸客來台旅遊的全盛時期,阿里山茶賣得嚇嚇叫,為當地茶農創造可觀的觀光財。不料,隨著陸客近兩年來台人數大縮水,阿里山茶的銷量跟著直線下滑!以2017年8月創立的「保證責任-嘉義縣大阿里山區茶業生產合作社」為例,今年銷售量大減約4成。
江茂德苦笑著說,陸客來台旅遊人數縮水及年金改革上路後,不僅陸客少了,就連國旅客人也明顯減少,大阿里山區茶農自力救濟、合資430萬元設立「大阿里山區茶業生產合作社」,自創「森活原」品牌。初期以推廣阿里山茶為主,未來大阿里山區的農特產品,都將以「森活原」品牌推廣出去。
面對農村與茶農的困境,水保局南投分局今年攜手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,共同推廣農村深度旅遊,帶動茶葉、農產品的銷售及民宿產業的發展,助茶農尋求轉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